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新兴县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稻香。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新兴县一年一度的早稻收割工作已全面铺开,一幅幅繁忙而喜悦的丰收画卷正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连日来,全县各镇种粮户抢抓晴好天气,调配充足机械设备和人力投入夏收“大会战”,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能归仓,同时也为下一轮晚稻种植腾出土地、做好播种准备。
在车岗镇楪村的稻田里,多台现代化的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声。收割机所到之处,稻穗被迅速收割、脱粒,粉碎后的秸秆则均匀地抛洒还田,实现了收割、脱粒、秸秆还田的一体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楪村这片80亩的稻田预计总产量突破30万斤,这是“土地融发展模式”在撂荒耕地复耕中成功实践的核心体现,为更大范围盘活撂荒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种粮大户张仲鑫在楪村耕种着130亩水田。他表示,今年天气较好,雨水充足,且楪村有水塘用于灌溉,所以今年早造水稻产量稳定,穗大粒重,他对产量比较满意。
当收割机的谷仓装满后,收割机便缓缓驶向田边的运输车。瞬间,金黄的稻谷如金色瀑布般顺着收割机的管道倾泻而下,不一会儿就将运输车辆装得满满当当。刚收割的稻谷被迅速送往车岗镇稻谷烘干中心和仓储中心,在那里完成及时烘干和安全储存。这一流程巧妙解决了自然风干晾晒时面临的诸多难题,让收割、烘干、储存三个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据了解,该烘干厂是车岗镇人民政府在创新“土地融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后,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的,有力推动了撂荒耕地复耕后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延伸,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多亏车岗镇政府和私人老板投资建了一间烘干厂,大家能直接烘干稻谷,方便了不少。如今插秧、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晒谷也省时省力,没那么辛苦了。”张仲鑫高兴道。
车岗镇楪村的丰收景象,仅仅是新兴县早稻收割大潮中的一朵亮丽浪花。放眼全县,各镇涌动着金色的稻浪,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据了解,今年全县春种粮食落实面积15万余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14.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保持稳定。预计夏收粮食作物总产量将达到6.7万吨,粮食总产量有望增长。接下来,新兴县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做好粮食收储、农机调运、谷物烘干等各项对接服务,全力保障早稻收割工作顺利推进,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