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新兴县发展的底色,全县林地面积139.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86%。今年以来,新兴县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造林抚育,对古树名木及其生长情况进行摸排调查、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等举措,推动形成全社会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
新兴今年计划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其中林分优化9500亩、抚育16869亩、封山育林4300亩,目前已完成林分优化任务,抚育任务计划8月完成。
此外,新兴号召全县人民积极参加绿美新兴生态建设,让新兴的山更绿、林更美、环境更优,绘就生态新画卷。
完成林分优化 森林换“新装”
仲夏时节,万物葱茏。分布在新兴县多个山头的林分优化点满目皆绿,一棵棵新种植的树苗生机盎然,长势喜人。
何为林分优化?通俗理解就是通过科学规划,采用人工造林、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封山育林等方式,搭配森林构成树种,进一步优化提升森林质量。
“通过财政投入资金,今年要完成9500亩林分优化,对枯死木进行清除,见缝插针式套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新兴县林业事务中心总工程师李志军介绍,目前新兴县已完成今年林分优化作业任务。
李志军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新造林地的检查力度,对没有存活的苗木进行补种,存活的则进行施肥抚育。
据介绍,在林分优化过程中,新兴通过种植乡土阔叶树为主,加大珍贵树种种植比例,将原有残次林、低质低效林逐步改造成阔叶混交林,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有效解决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火险系数高、森林病虫害风险大的问题。
892株古树名木有了“身份证”
古树名木被称为“活化石”,是社会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者。新兴县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管理与保护,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古树名木管理要求,多措并举强化古树名木监管和复壮保护。
根据《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每年,新兴县林业局都定时组织技术指导员到各镇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及其生长情况进行摸排调查。目前,全县892株古树名木全部都已登记造册,并落实每株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和监管责任单位,加强常态巡护巡查,做好古树名木病虫害监测防治、防火、防盗等工作,确保古树名木得到妥善管理。
国恩寺内,六祖亲手种植的荔枝树在阳光照耀下绿得发亮。树上的挂牌清晰记录着它的信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古荔是六祖惠能带领门徒回故居时亲手种植……据悉,这棵荔枝树是全县唯一一棵名木,树高17米,胸围4.5米,平均冠幅15米。
如今,全县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有了“身份证”,挂牌上标明古树名木的中文名称、学名、科属等信息。与此同时,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数据库也随之建立起来,文字、照片齐全,一树一套古树名木档案,还被录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在今年的摸排调查中,新兴发现濒危衰弱古树名木共12株,并已争取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资金,将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抢救复壮,守护好古树名木这一宝贵的绿色资源。
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造成森林资源损失最为严重的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它可以由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等)携带,当媒介昆虫在健康松树上咬食树皮形成伤口时,线虫就会顺着伤口侵染松树,导致松树发病枯死。
据统计,新兴全县松林面积6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8.61%。“目前,与新兴相邻的部分县市区松树林相继出现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着新兴县内的松林。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李志军告诉笔者。
为织密织牢松材线虫病“防治网”,进一步压实“林长制”责任,新兴加强组织全县各镇村干部、护林员对辖区内的山林进行“地毯式”清查,力求做到无死角、全覆盖、见实效,并要求如发现枯死松树立即上报,县林业局将组织专业力量,就地对枯死松木进行安全处理,防止松材线虫传播危害,全力保护森林生态安全,守护青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