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新兴:“四力齐发”激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今年以来,广东云浮新兴县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突出提升基层堡垒“战斗力”、骨干队伍“领航力”、集体经济“硬实力”、基层治理“驱动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焦组织强村,提升基层堡垒“战斗力”。始终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全面推行党支部建设“网格化+清单式”管理,规范落实“一台账四清单”,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乡村振兴任务、民生服务等“时间网格”事项在“空间网格”有效落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全面升级12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19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三单制”,把党务、政务、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巩固完善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等“三个在先”和党员首议制等“四项机制”,推动党员、乡贤、群众和各类自治组织围绕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乡风文明等进行共商共谋,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深化“三联系”“双报到”机制,推行县镇领导班子“联镇联村联户”工作法,在全县199个村(社区)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常态化深入一线摸实情、支实招,统筹各村集体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推动一个项目跟着一个项目干,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聚焦能人兴村,提升骨干队伍“领航力”。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深化拓展“六学模式”“五大课堂”,搭建“课堂+基地”“线上+线下”学习教育平台,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履职水平,打造党性强、素质强的“双强”带头人队伍。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等内容,组织党组织书记常态化开展观摩交流、“头雁讲坛”、“擂台比武”等活动,采取经验分享、同台竞技、逐项评分等方式,推动“头雁”在比学赶超中找差距、取真经、提能力,当好强村富民“领路人”。健全“引育用储服”人才回乡机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引导专家学者、科技人才、致富能手等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储备“土专家”“田秀才”1000多名。创新“1+N”人才驿站网点建设模式,建成12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辐射打造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个、人才基地11个、驿站服务(实践)基地13个,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举办专场引才活动、制订创业服务指南,精准对接省农科院、省蜂产业协会等各领域专家,开展产学研、种养技术等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产业富村,提升集体经济“硬实力”。出台《新兴县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政企联建、村企共建、村村联合、村社联动等集体经济发展“四大模式”,扶持党组织书记等领办种养殖合作社50个、创建特色产业党支部15个,激活集体资产资源要素。串联“人文六祖·多彩里洞”“红星闪耀·富美太平”等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融入“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沿线发展蔬菜水稻、苗木花卉、畜禽水产、特色种养等优势产业,拓宽“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路径,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集体强在产业链。深入实施县镇村三级“书记项目”211个,压实党组织书记抓村级集体经济责任,其中以“‘消薄+致富’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县级书记项目,统筹各类资金资源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投入2.09亿元建设7个“政企村共建”现代化养殖小区,通过“一村一策”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推动实现2023年底全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聚焦网格联村,提升基层治理“驱动力”。深化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完善“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延伸组织链条到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数据资源,将各类为民服务事项统一入网入格,同步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对网格内上报的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快速响应、有效处理,构建网格事件链条式闭环办结机制,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将“党员联户、党群连心”活动无缝隙纳入网格中,拓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岗覆盖面,以“1对1”帮扶、“1+N”组团等形式,通过“民情日志”记录党员日常、群众诉求,把一家一户的“小民情”连接成千家万户的“大民生”。大力推行“党员(群众)积分制+积分超市”治理模式,实行评星定级管理,落实“日积累、月汇总、年评定”等措施,引导党员群众在文明创建、环境整治、乡风建设等基层治理事务中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打造了服务“一老一少”“三社联动”“五彩服务”等多个品牌,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
聚焦组织强村,提升基层堡垒“战斗力”。始终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全面推行党支部建设“网格化+清单式”管理,规范落实“一台账四清单”,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乡村振兴任务、民生服务等“时间网格”事项在“空间网格”有效落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全面升级12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19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三单制”,把党务、政务、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巩固完善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等“三个在先”和党员首议制等“四项机制”,推动党员、乡贤、群众和各类自治组织围绕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乡风文明等进行共商共谋,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深化“三联系”“双报到”机制,推行县镇领导班子“联镇联村联户”工作法,在全县199个村(社区)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常态化深入一线摸实情、支实招,统筹各村集体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推动一个项目跟着一个项目干,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聚焦能人兴村,提升骨干队伍“领航力”。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深化拓展“六学模式”“五大课堂”,搭建“课堂+基地”“线上+线下”学习教育平台,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履职水平,打造党性强、素质强的“双强”带头人队伍。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等内容,组织党组织书记常态化开展观摩交流、“头雁讲坛”、“擂台比武”等活动,采取经验分享、同台竞技、逐项评分等方式,推动“头雁”在比学赶超中找差距、取真经、提能力,当好强村富民“领路人”。健全“引育用储服”人才回乡机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引导专家学者、科技人才、致富能手等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储备“土专家”“田秀才”1000多名。创新“1+N”人才驿站网点建设模式,建成12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辐射打造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个、人才基地11个、驿站服务(实践)基地13个,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举办专场引才活动、制订创业服务指南,精准对接省农科院、省蜂产业协会等各领域专家,开展产学研、种养技术等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产业富村,提升集体经济“硬实力”。出台《新兴县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政企联建、村企共建、村村联合、村社联动等集体经济发展“四大模式”,扶持党组织书记等领办种养殖合作社50个、创建特色产业党支部15个,激活集体资产资源要素。串联“人文六祖·多彩里洞”“红星闪耀·富美太平”等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融入“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沿线发展蔬菜水稻、苗木花卉、畜禽水产、特色种养等优势产业,拓宽“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路径,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集体强在产业链。深入实施县镇村三级“书记项目”211个,压实党组织书记抓村级集体经济责任,其中以“‘消薄+致富’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县级书记项目,统筹各类资金资源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投入2.09亿元建设7个“政企村共建”现代化养殖小区,通过“一村一策”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推动实现2023年底全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聚焦网格联村,提升基层治理“驱动力”。深化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完善“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延伸组织链条到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数据资源,将各类为民服务事项统一入网入格,同步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对网格内上报的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快速响应、有效处理,构建网格事件链条式闭环办结机制,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将“党员联户、党群连心”活动无缝隙纳入网格中,拓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岗覆盖面,以“1对1”帮扶、“1+N”组团等形式,通过“民情日志”记录党员日常、群众诉求,把一家一户的“小民情”连接成千家万户的“大民生”。大力推行“党员(群众)积分制+积分超市”治理模式,实行评星定级管理,落实“日积累、月汇总、年评定”等措施,引导党员群众在文明创建、环境整治、乡风建设等基层治理事务中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打造了服务“一老一少”“三社联动”“五彩服务”等多个品牌,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
【点击查看分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