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兴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谱好精准揽才、靶向引才、大胆用才、用心留才“四部曲”,切实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建机制聚合力,谱好“揽才曲”。新兴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定期研判、工作联络等制度,推行任务清单化、分工明晰化、责任具体化管理模式,构建“党委统领、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分抓”的人才共管格局,让人才工作从“软指标”变为“硬杠杠”。全面贯彻落实市委“1+6+2”人才政策,牵头制定出台《“新州工匠”引育方案》《总部经济人才激励方案》和《人才驿站升级提质方案》3份“X”方案,明确重点人才工作时间表、路线图,着力补齐全县人才工作短板,培养引进一批卓越工程师、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大国工匠”。充分发挥人才政策激励作用,用好用活《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柔性引才暂行办法》等政策,近年来累计发放各类人才补贴、津贴2200多万元,奖励高层次人才374名。
链产业畅通道,谱好“引才曲”。新兴县紧扣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精准发力,拓宽引才方式和渠道,推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聚焦现代农业、不锈钢制品、生物医药等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名家集聚工程,推进重点人才工程,以科研项目或课题研究为载体,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吸引优秀项目和先进技术落户。近年来有1个团队和10多名人才入选省级以上人才扶持项目。围绕镇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回乡计划,出台创业项目补贴、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扶持政策,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激活镇域经济发展动力。近年来为镇引进高层次人才30多人,招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干部200多人,引进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200多人。立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等资源优势,牵线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引进紧缺人才,近年来先后承办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在粤工作院士考察、香荔专家新兴行等大型活动,有效推动“生态+文旅”“温泉+康养”“林下经济”等资源开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搭平台系纽带,谱好“用才曲”。新兴县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市县共建人才驿站,靶向柔性引进紧缺急需产业人才,建站以来共签约进站专家300多人,进驻团队60多支。推行“1+N”人才驿站网点建设模式,在全县12个镇覆盖建成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辐射打造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个、村级人才基地11个、驿站服务(实践)基地13个。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落地,培养了一批农村技术人才,常态化对接引进专家学者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完善“引育用储服”链条 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做法获评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新兴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设立外出人才联络处2个,精准对接乡贤资源,扶持翔顺、祥利等企业建立“研发飞地”,促成与湾区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人才机构合作。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加大人才和科研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建成省实验室分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各1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8个,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33家。
优服务强保障,谱好“留才曲”。新兴县完善县镇主要领导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实施“组团式”人才智力帮扶模式,定期到结对联系企业问人才所需、解人才所困,选派专业人才组建人才流动服务团,切实为人才“巡诊把脉”“传经送宝”。搭建“县内培训+县外提升”“政府主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的培养平台,扶持和指导企业与高校设立人才定制班,选派人才参加高校研修班,梯次化培育建设适应发展、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引进的人才作为储备干部重点培养,注重基层人才交流培养,推动人才在乡村振兴、项目攻坚、疫情防控等实践一线历练本领、快速成长。加强一站式、全流程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新兴县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分类储备、精细管理各类人才,积极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等问题,让人才在新兴“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县登记在库的各类专家人才1万多人,发放新兴人才礼遇卡25人,帮助解决128名人才子女入学问题,统筹安排66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