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的基层窗口,也是联系上级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城镇突出“放权赋能强镇”,积极承接县下放行政管理事项和行政执法事项,积极探索打造让企业和群众“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便民服务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破难题、增活力、添动力。
据统计,2023年1—8月,新城镇限额以上商贸业营业额31.57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零售业4.79亿元,同比增长14.28%;批发业25.90亿元,同比增长40.18%;规模以上服务业总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4.06%。辖区内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进一步激发,新城镇以舒心、省心、暖心、安心、顺心“五心”政务服务,赢得群众五星好评。
从“新”出发 “城”心服务
“真没想到来办理业务,现场的工作人员耐心指导,整个流程下来仅仅花费十分钟,真的又快又便捷。”在新城镇公共服务中心刚办完业务的王女士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办事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政务服务,新城镇坚持完善阵地建设,完善升级镇级公共服务中心,整合民生保障、卫生健康、市场准入等多个部门窗口,将群众办理的涉及民生的高频审批事项全部集中于此,设置业务受理区、后台办公区、休息等待区等功能区,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一站式”服务,力争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
企业、群众的需求在哪儿,服务就延伸到哪儿。新城镇积极推进“一窗受理、内部流转”,精简各项办理手续、缩减办理时间、优化办理流程,大大缩减了办理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积极承接个体工商户登记等事项,进一步完善告知承诺制,健全容缺受理机制,破解了“材料不齐不能受理”的办理困境。
落实新政有速度更有温度。面对减税降费政策,新城镇全面推动落实,深化“政银企村户”合作,为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题,真正为企业主体的发展扫清障碍。
此外,该镇还优化提升侍郎、布龙、枫冼等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政务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面对群众的诉求,不能说不,只能说行,我们要想办法把事情办好。”这是新城镇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对工作人员提出的硬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接待热情和蔼、有问必答,规范言行,主动询问,耐心释疑解惑,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道门,少找一次人,确保服务机制高效运转。
新城镇公共服务中心始终注重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窗口工作人员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新城镇建立政务服务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务平台“好差评”制度,通过12345服务热线或政务大厅投诉渠道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建立健全镇机关干部职工考核办法和加强作风建设等制度,进一步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制度上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执法质效
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是开展执法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做好服务的核心要求。
对此,新城镇强化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完成市监所、自然资源所、财政所、司法所等下划机构的揭牌和人员划转,打造了一支高效、全能的执法队伍。同时,科学制定《新兴县新城镇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程序规范、工作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过去,该镇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执法时往往会遇到手动录入效率低、数据无法及时同步等问题。而现在,执法人员通过手机操作“粤政易”APP即可进入“粤执法”平台进行办案,手机录入的数据自动存入平台数据库中,能与PC端及时同步,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跟踪、一体监管。
得益于“粤执法”平台,新城镇“综合执法+专业执法+镇域执法”的基层执法体系不断完善。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新城镇“粤执法”平台本年度办案数量为486宗,累计办案数量597宗;本年度案件办理总量相比2022年全年总量增长467.31%,实现办案量跳跃式增长;“粤执法”平台累计办案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该镇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指示精神,将落实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作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能的“一把手工程”来抓,由镇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干部作为包保干部,全面覆盖辖区内3000余个包保主体,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更好地筑牢了全镇人民食品安全防线。截至9月25日,新城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本年度共开展现场核查613家次,检查681家次,共办结消费维权和举报投诉1005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8万元。
接下来,新城镇将继续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保持并继续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持续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政务服务,让政务服务更加暖心、贴心、舒心,为新兴县全力打造高质量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贡献新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