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主战场主阵地,新城镇严格履行属地责任,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常态创建,不断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文明之城。
坚持“绣花功夫”,扮靓城市外在“颜值”
由于各种原因,老城区背街小巷上空交错杂乱的“三线”像一张张“蜘蛛网”,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新城镇找准短板和痛点,联合职能部门,对老旧街道和居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凌乱的线路以“横平竖直”的标准进行整治,通过套管、贴墙、捆扎等方式对线路进行固定,并拆除废弃线缆。
“我住在侍郎社区有10多年了,以前的线路私拉乱接、密密麻麻,现在乱糟糟的管线都不见了,线路变整齐了,头上都清爽了,抬头看天空都开阔了!”居民简先生说。
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新城镇坚持以“绣花功夫”扮靓城市,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提标、市容市貌提亮、交通秩序提优等提升行动,上较场等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推进城市的洁化序化亮化美化,不断扮靓“面子”、做实“里子”,新城的城市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坚持“以文化人”,提升城市内在“气质”
在解决外在“颜值”问题的基础上,新城镇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持续提升城市内在“气质”。走在城区各主次干道上,随处可见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镇村全覆盖,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持续扩大志愿者队伍,“志愿红”成为镇辖区内最绚丽的色彩,他们充当着“交通劝导员”“城市保洁员”“创文宣传员”等角色,在全镇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环境卫生保洁活动以及创文宣传活动,使“人人都是志愿者”成为共识,真正让传统美德、文明之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在的新城,“礼让斑马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餐桌”等文明习惯已成风化俗,助人为乐的“红马甲”活跃在街头巷尾。城市“颜值”在改中提升,“气质”在变中塑造,城市承载力日益增强,品质支撑呼之欲出,“蝶变”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切实给居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